一、課前活動

1. 進行人際關係調查活動。(配合教學活動示例(三)-1)
2. 教師發給每位學生兩張白紙,一張調查班上受歡迎的同學有哪些,以及他們為什麼受歡迎,另一張調查班上不受歡迎的同學的原因。
3. 受歡迎的部分,請學生這樣寫:「我喜歡○○○,因為……。」不必限制學生寫幾個人。另一張請學生這樣寫:「如果○○○能……,我就會喜歡他了。」可能學生會這樣寫:「如果○○○向我借錢能還給我,我就會喜歡他了。」「如果○○○按時交作業,上課不要講話,我就會喜歡他了。」

(二)、教學活動示例

1. 朋友畫像與討論會
 
(1) 請學生畫一張朋友畫像。在畫像底下寫一段文章,開頭是「朋友是……」。有些學生會說沒辦法畫,因為他沒有朋友,如果是這種情形,就叫他們畫一張他們想像中最喜歡的朋友。把這些朋友畫像貼在布告欄上,或讓學生把文章唸出來,好讓大家分享。
(2) 然後引導一個討論會,討論以下的問題:
a. 你有沒有最要好的朋友?你喜歡和他做相同的事嗎?他不喜歡做的事你會想去做嗎?做了會怎麼樣?你們還是好朋友嗎?
b. 你剛到學校的時候,如何開始結交朋友?你有沒有嘗試加入同學的生活圈與他們做朋友,還是仍交不到朋友?如果有人主動與你交往,你的反應如何?你等待他開口要求到你家,還是你先到他家,試著與他做朋友?你曾經努力幫助他與別人友善相處嗎?
c. 當我們與朋友相處時,會得到哪些需求?為什麼我們不能沒有朋友?
由以上的活動可知道平常交朋友的情形,也可讓他們體會到朋友對他們的重要性,以及讓如何去交朋友。
2. 「良好的人際關係」的基礎是什麼?
 
(1) 腦力激盪
  教師在說明影響人際關係的因素以前,可利用腦力激盪去,讓每位同學先想一想有哪些因素會影響人際關係,教師不必限制學生說什麼,只要和「與人交往」有關的都可以,然後請學生一人說一句(不會說的同學也不必勉強他)。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我們要多關心別人,幫助別人。與人相處時,不應該凡事太主觀。愈了解自己接受自己,則愈容易和別人相處……

  進而教師可再利用腦力激盪法讓學生想想,平常我們和人相處時有時難免會太主觀,或對人有偏見,因而對他有錯誤的看法,想想日常生活中有沒有一些實際的例子?讓學生自由發言。可能有同學會說:「小學六年級時,班上有個學生掉了一枝鋼筆,同學都懷疑是○○○偷的,因為他曾經偷過東西(以偏概全)。有人認為湖南人是騾子脾氣,也就是壞脾氣;客家人能幹、猶太人吝嗇、黑人懶惰、眼睛大的人充滿了智慧,頭髮自然捲的人脾氣倔強、鼻子高挺的女人有幫夫命……(刻板印象)。有人常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認為別人都和休有一樣的想法(投射作用),自己想作弊而懷疑班上有好多人都有作弊之嫌。

(2) 可利用同學所發表的看法,整理歸納出:
a. 與人相處時,必須了解人與人的關係是「互相的」,你怎麼對人,別人也會怎麼對你。
b. 愈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人,愈容易和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c. 和人相處時,不能太主觀,要盡量客觀。同時應避免下列可能的錯誤:刻板印象、以偏概全、投射作用。(教師以實際例子說明)。
(3) 「你該怎麼辦?」
學生依照分組討論下列幾種情形,舉例如下:
a. 同時有兩位同學邀請你假日去玩,可是去的地方不一樣,他們又不願意一起去,你該怎麼辦?
b. 班上有個同學,平時很喜歡找你一塊兒做事,今天他又找你陪他去喝水,可是你很累,你該怎麼辦?
c. 你擔任值日糾察(或風紀股長)時,發現自己的好友正好遲到又說話,你到底該不該記他呢?
d. 今天小考時,你發現坐在左方的同學要偷看你的考卷,你該怎麼辦?
e. 班上有位同學好靜,從來沒聽他說一句話,但你很想和他交朋友,該怎麼開始呢?
由以上這個活動,可讓同學思考與人相處和別人意見不同時,我該如何表示,或如何與人溝通較能使人接受而不破壞和諧的氣氛。遇到我不想做的事,我該如何拒絕(懂得說「不」的技巧)。遇到朋友或好朋友做錯事時,我該採取何種態度或如何幫助他。這些問題非常實際也頗生活化,每項問題都沒有正確答案,只是訓練學生思考、發表、並進而獲知如何與人相處,以及遇到問題時該如何解決。
3. 如何增進「人際關係」
 
(1) 增進人際關係的方法很多,教師在講這一節以前,先把課前做好的人際關係調查(採不記名方式)統計結果公布,告訴同學班上哪些同學受人歡迎,因為他們......。若是○○○同學,脾氣不要太暴躁(或不要常打架,或借錢要還......),那麼同學就更喜歡他了。藉這個課前活動可以使學生知道,哪些特質是受歡迎的,哪些特質是不受同學喜歡的。自己有哪些不受同學歡迎的特質,我想要同學喜歡我,該怎麼做。另外由這個活動,也可讓同學和同學之間,以及師生之間有更多的了解,非常有意義。
(2) 以下根據課本中所提出增進人際關係的方法,提供下列教學活動,教師可視情況選擇使用。
真心相待-誠心的讚美和善意的批評。
a. 互相讚美的活動:
採小組方式進行,讓每位同學都去讚美別人,也都有機會得到別人的讚美,例如:「我喜歡○○的頭髮又黑又亮。」或「我認為○○○很好,因為他常教我功課。」必要時老師也可說出自己的意見,然後討論:

(a) .當你被讚美時,感覺怎樣?

(b).是否每個人都喜歡聽到被讚美的話?為什麼?

(c).你該怎麼樣做才能得到別人的讚賞?

b. 該怎麼樣去讚美別人?
c. 我是否也該虛心的接受別人的批評呢?
主動關心對方
a. 天使與主人
(a) 教師告訴學生,下課後每個人都要分別對班上某個同做一些像小天使一般關心別人的事。
(b) 每個同學分別抽一個籤(籤上的名字不要告訴別人),你就是他的小天使,多關心他,為他服務待他友善。
  教師可在活動後,和同學討論一些問題。當我們關心別人、照顧別人時,自己有什麼感覺?你被別人關心時又有什麼感受?你對某些人的行為與平常不一樣時,你的感覺有何不同?除了我們在教室裡所做的這些待人友善的事,還有其他待人友善的方法嗎?該怎麼做?

  在這個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學習如何去幫助別人,關心別人,並可從中獲得快樂。雖然助是不求回報的,但當我們助人,關心別人的同時,也無形中得到了某種回饋。(讓學生體會什麼是「公平互惠」的原則)

b. 打招呼活動
  學生分成若干組,由其中一個同學對隔壁的同學說:「你好!」或「吃過飯了沒有?」「作業寫好了嗎?」等問候語。「你呢?」「謝謝!我很高興」或其他回答或反問的話。一個個依次輪流,直到每組學生輪完為止。

  活動做完後可以問問每個的感覺。讓學生由活動中學習和體會出別人問候我,就是別關懷我的一種方式,我們除了要接受別人的關懷外,也要隨時關懷別人,才能獲得友誼。

c. 洗車子
  先把班上同學分成兩排,緊緊靠在一起。然後有個同學從中間穿過,當做車子。當他穿過時,每個學生拍拍他的背,握握他的手或說些鼓勵、讚賞、支持他的話,活動完後問問這個同學(這部車子)和其他同學的感覺。

  想想,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挫折、沮喪、不如意時,有人對我說些鼓勵、支持的話;或遇到需要幫助、鼓勵的人,我們拍拍他的肩或握握他的手,是不是會使他感到鼓舞與興奮?這些助人的技巧是可以學習的。

(3) 保持良好的溝通
人與人之間良好的溝通,有助於相互的了解,進而改善了彼此的關係,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a. 衝突的發生與避免
請學生回憶這一星期曾發生過的不愉快事情並寫出經過,教師可以提示:

(a). 與同學之間的不愉快(吵架、打架……)。

(b). 與教師之間的不愉快(誤會、委屈、衝突……)

  然後由教師選出幾分較生動的內容,請會表演的同學上來將刻情表演一次。教師再將整個過程中會產生人際溝通障礙的情形加以指出與歸納,最後教師請同學討論,要如何溝通才能改善上面的情況,以達成良好的人際溝通。

b. 溝通的技巧
  教師以不同的語氣、手勢、姿態、表情說出字句完全相同的兩句話如「○○○,你把這東西給我」,「○○○,把這分作業重新寫過一次」後,請同學討論。

(a).不同的表達方式帶給我的感受有何不同。

(b).以後我在說話時,我怎麼說會比較好?然後教師歸納說明語氣的誠懇與否、身體的姿態、手勢的強弱、面部表情的謙和……都與溝通有很大的關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