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gif (10520 個位元組)回本章 頁首

 

一、網際網路的起源

  在1960年代,美國國防部為了確保網路資訊傳輸的完整性、相容性及安全性,讓分布在全美各地接受國防研究計畫的各大學電腦彼此連接在一起,其所研發的網路連結技術,是為了避免通訊的中斷,因為部分網路若因戰爭而損壞時,傳送的資訊會繞過損壞的電腦找到新傳輸路徑。網際網路起初只限於上述的軍事用途,但是隨著硬體設備的普及與資訊大量交流的需求,1980年代起,網際網路轉變為一般實用性與商業用途的網路。至1997年底為止,全球已有150個國家、八十萬人次使用過網際網路,照此快速成長倍率,預計到2006年為止,全球大多數人都將有使用網際網路的經驗。

二、什麼是網際網路

  「網際網路」譯自「Internet」,意思是將世界上的所有電腦,透過網路的連結和標準化的通訊協定,彼此相互通訊。簡單地說,就是將全球所有的電腦連接起來的超級大網路,因此網際網路是全世界最大的電腦系統,它提供的是一種新的、開放的資訊交流與溝通模式。你知道嗎?網際網路上傳輸的資訊在數秒內就可繞行地球一周,如此快速的傳輸速度,真正實現了「天涯若比鄰」的理想。

  網際網路是廣域網路的一種,由全球各地的區域網路依據TCP/IF協定連結而成,透過網際網路的連接,讓不同國家或不同網路的使用者可以彼此交換資訊、共用資源。

三、網際網路的建置

  台灣從1994年起,開始推動發展國家資訊基礎建設(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簡稱NII)的工作。NII主要是建立高速與寬頻的資料傳輸能力,讓資訊的流通更為快速便利。現在網際網路的建置工作已和國家資訊基礎建設同等的重要。

  目前國內網際網路的發展已略有規模,主要有三大網路系統:

(一)教育部的台灣學術網路

  台灣學術網路,簡稱TANet,是由教育部電算中心推動的校園網際網路,專供台灣地區的學校與研究機關做教學研究用的網路。目前依台灣地理環境分為七個區域,由各地的大學負責各區的網路相關規畫與管理工作,提供快速查詢教育資料的服務。自八十三年起,教育部更致力於推動「TANet到中小學」的計畫,期望能使校園資源共享的目標更加落實,至八十八年六月為止,大多數的中小學皆已連上TANet。

(二)電信局推動的HiNet

  HINet是中華電信公司建立的網路,任何人都可以百接向中華電信公司申請帳號使用,但是使用者需自行付費。

(三)資策會推動的SEEDNet

  軟體工程發展環境網路,簡稱SEEDNet,又稱為種子網路,是由資策會聯合國內的資訊業者與學術研究單位,建立的連結網路計畫,當初期望建立一個良好的軟體發展環境,提供國內產業界有關產品、市場及技術最新情報,現已開放讓一般用戶使用。

  在網際網路上只要其有使用帳號或IP位址,網路上的電腦就如同擁有自己的門牌位址,透過彼此的門牌位址,即使在不同的網路之間,也可以盡情瀏覽各地的資訊,取得共享的資源,或是利用電子郵件(E-mail)與其他使用者交換資訊。網際網路的使用者帳號可向各「網際網路服務提供者(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簡稱ISP)」申請,例如:中華電信公司、各大專院校或部分中小學等。

網際網路的資源與服務

  目前網際網路的資源與服務最常使用的方式可分為:

(一)電子郵件(ElectronicMai,簡稱E-mail)。

(二)全球資訊網(WorldWideWeb,簡稱WWW)。

(三)檔案傳輸協定(FileTransferProtocol,簡稱FTP)。

(四)電子佈告欄(BulletinBoardSystem,簡稱BBS)。

(五)資訊查詢(Search)。

(六)其他服務與資源。

  網際網路提供的資源與服務方式仍不斷地擴增中,下幾節將選擇一些網際網路最常使用的服務方式仔細介紹。


[壹、電腦網路簡介][貳、區域網路][參、檔案傳輸][肆、電子郵件][伍、電子佈告欄]

[補充教材][教學目標][教學評量][教學活動][教學測驗][相關網站][相關軟體]

回本章 頁首回本章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