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各國的大都市大部分都擁有一條河,高雄市也不例外,也擁有一條美麗的河流,尤其與眾不同的是,高雄市將她浪漫的命名為「愛河」從西元一九二四年高雄設市以來,她便與高雄新興都會的生命結合為一體。愛河的生命史正是高雄市文化發展的象徵。世界各大文明大率起源於小河文化,因此一條河的文化常常反映了一個區域的自然、人文、歷史的共同集體意識,愛河正是高雄人的自然、人文、歷史的共同集體記憶。在高雄市都會急倏發展中,愛河也歷經各種階段,從歷史記憶到文化積澱,從愛河文化到文化愛河,是高雄人生命共同體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愛河是高雄人烙在記憶刻度裡的生命之河,她不但有個浪漫的名稱,在過去更有著萬般迷人的風姿。老一輩的人印象中的愛河,鳶飛魚躍、山林草莽,充滿生態之美。
|
|
昔日的愛河,是漁、蝦的天堂,常見的有烏仔魚、豆仔魚、沙蝦等。他也是「捷運系統」許多庶糖、稻米、鳳梨、都經由這道水路運到打狗港(即高雄港),再轉到世界各國。 愛河也是原木主要運輸道路。「原木」是由東南亞國家進口到高雄港,再由港口運輸到愛河往各工廠加工成合板、生活用品等。 |
![]() 原木 |
黑河時期的來臨 後來,「愛河病了」,家庭和工業發達使得廢水排愛河,讓她變成一條「黑龍江」,直到近年幾年來,高雄市政府和民間團體的愛護、努力下,才漸漸恢復生氣。 整治後的愛河,從『治平橋到高雄橋』出海口段景色怡人,遠近馳名;此河流量變化小,較小造成洪水氾監,愛河下游兩邊規劃「河畔公園」使用,讓市民有休憩地方,更吸引無數的遊客前來遊覽、垂釣、漫步……使她變成一條迷人的愛河。 |
|
民間團體----高雄市文化愛河協會 隨著高雄文明的發展,愛河的水由死透到快復一些生機,政府一直關注於水質的改善,「愛河文化協會」則更重視河岸生態人文的發展與塑模,除了積極推動環境與河流相關工程的規劃討論,並不停地推動環境與河流的解說教育,致力於綠帶與藍帶完美的結合,再造愛河的風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