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活動

1. 教師預先向環保單位索取臺灣區主要河川汙染狀之彩色分布圖。(配合教學活動示例 1)
2. 學生觀察所居住社區內的河川和溪流受汙染的情形。(配合教學活動示例2)
3. 學生調查記錄家人每天使用自來水的用途及頻率。(配合教學活動示例3)
4. 學生共同蒐集有關地層下陷及農藥汙染的剪報。(配合教活動示例5、6)

(二)、教學活動示例

1.
(1) 教師利用台灣地區主要河川汙染狀況分布圖 說明台灣地區河川汙染的現況。
(2) 教師說明水汙染的意義。
(3) 讓學生提出水汙染的來源。
(4) 教師歸納分析水汙染的來源。
2.
(1) 學生上台報告觀察居家社區內河川和溪水受汙染的情形。
(2) 教師綜合學生的報告內容 並將學生分組 討論下列問題 :
a. 郊遊、登山時,看見的溪流和河川的流水清澈嗎?水中是否有魚、蝦等生物呢?
b. 清澈的水中,一旦加入肥皂水、垃圾等,水會變成什麼情形?水中有生物時,會有什麼反應?
c. 假若我們飲用水源受到汙染,對我們有什麼影響?
d. 怎樣防治水汙染?針對個人可以做到的項目來做討論。
(3) 討論結果由各組推派代表上臺報告。
(4) 教師可以綜合學生報告內容 並舉課文中生活實例加以說明日本曾發生的痛痛病,加強學生對水汙染的認識。
3.
(1) 教師將學生調查家中使用自來水的用途及頻率作統計,並將統計結果呈現在黑板上。
(2) 教師可藉此結果,告訴學生哪些家庭用水可以減少使用頻率以達到省水效果。
(3) 詢問學生哪些家庭用水會變成家庭汙水。
(4) 教師整理學生的意見,並說明家庭汙水如何造成河海汙染,如何影響我們生活。
4.
(1) 教師提出改善汙水問題必須從改善家庭汙水做起。
(2) 學生腦力激盪提出改善自己家庭汙水的好方法。
(3) 教師教學生的看法,加以整理,並歸納說明每個人每一次的小舉動,可以拯救我們的河川。
5.
(1) 教師先以地層下陷示意圖。告訴學生造成地層下陷的原因及下陷後對人的影響。
(2) 學生自由發言說出防範地層下陷的方法。
6.
(1) 學生分組針對所蒐集剪報來討論有關農藥除了使農作物生產量改變外,還會帶給人們什麼影響?如何改善農藥汙染?
(2) 學生派代表上臺報告討論結果。
(3) 教師提出不要任意進入果園,並用流動水來清洗蔬果以減少農藥中毒的發生。
(4) 教師說明正確農藥使用及注意事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