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活動

1. 師生共同蒐集有關癌症的報導及致癌物的介紹。(配合教學活動示例2)
2. 教師指定學生準備角色扮演-「我是一個糖尿病人」。(配合教學活動示例3)
3. 教師於前一堂課提醒同學回憶驗尿的經驗及自己對驗尿的看法,於上課時上臺表演。(配合教學活動示例4)

(二)、教學活動示例

1. 癌症是絕症嗎?澄清學生對癌症的錯誤觀念,並認識癌症的嚴重性、特徵及預防方法。
 
(1) 教師提出問題-「癌症是絕症嗎?」,由學生發表個人的看法並說明理由。
(2) 教師分類歸納學生的意見
1. 針對「癌症是絕症」的說法加以澄清,並藉此說明癌症的嚴重性及特徵(例初期無特別症狀,容易被忽略;會轉移,威脅生命......等)。
2. 針對「癌症不是絕症」的說法加以補充說明,並藉此強調「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2. 認識「致癌物」:引導學生認識癌症發生的可能因素及預防方法。
 
(1) 學生提出其課前所蒐集的有關致癌物的報導加以介紹。
(2) 教師綜合學生的報告,說明致癌物的意義及癌症發生的可能因素。
(3) 教師補充說明學生未提出的可能致癌物,並說明防範之道及其他預防癌症應注意的事項。
3. 認識糖尿病:引導學生認識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高危險群、症狀及預防方法。
 
(1) 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我是一個糖尿病人」。
(2) 教師指定學生說出角扮演中,對糖尿病錯誤敘述的部分。
(3) 教師分類歸納學生的意見加以澄清,說明糖尿病的致病原因、高危險群、症狀及預防方法。
4. 從「驗尿」談腎臟病:引導學生了解驗尿與腎臟病的關係,並認識腎臟病的致病原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1) 學生上臺說一說驗尿的經驗及對驗尿的看法。
(2) 教師綜合學生的看法,澄清錯誤的部分,並補充說明驗尿與腎臟病的關係。
(3) 教師由學校驗尿的目的談到腎臟病的嚴重性,並說明腎臟病的主要致病原因、症狀及預防方法。
5. 生活習慣與慢性病:引導學生了解如何從日常生活中來預防慢性病。 
 
(1) 教師綜合癌症、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預防方法,將之歸納為「飲食」、「體重控制」、「運動」、「情緒」、「日常作息」、「疾病處理」等方面加以說明。
(2) 學生分組進行檢討,找出自己不良的生活習慣,並共同討論改進方法。(可配合本章學生健康手冊「健康生活」來進行)。
(3) 各組上臺報告討論結果。
(4) 教師綜合各組的討論結果,並補充說明如何從日常生活中來預防慢性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