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做一做──瞎子走路 |
|
同學兩人一組。將一人的眼睛矇,另一人旁觀察並保護他使其不受傷害。矇眼的同學試著行走或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倒水、喝水。五分鐘後角色對調。完成之後,討論一下每個同學的體會和感受。
教師可以藉這個活動讓同學了解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膚覺和體覺。每一種感覺所提供的訊息對人的生活適應都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萬一缺少其中的任何一種感覺,生活上都會造成很大的不便。
|
2. |
詢問同學利用課餘時間觀察到的天邊及頂空時的月亮有何不同?藉這個活動可以讓同學了解同樣的月亮在不同的位置,大小卻有差異,進而了解錯覺的產生。
教師解釋這種錯覺是背景環境不同所造成的,教師可以利用兩端中空的圓筒,讓學生觀察天邊和頂邊的月亮,藉機告訴同學,背景不同,所看的月亮不同。而使用圓筒觀察時因背景控制一致,所以月亮是一樣的。
|
3. |
教師先將同學分成A、B、C三組,A組同學的問題是:「這是一張海報,請問同學看到什麼?」B組同學的問題是:「這是一張化裝舞會的海報,請問同學看到什麼?」C組同學的問題是:「這是一張馬戲團的海報,請問同學看到什麼?」
三組同學的答案寫在紙上,收好。最後老師請組長一一整理該組答案,上臺作簡單報告。
教師可以將每一組結果加以說明知覺的產生,何以同一張海報,不同問法,會有不同答案出來,即一樣的刺激,可以有不同的知覺。由此活動說明訊息處理不完全是由下而上的歷程,也包含了由上而下的歷程。
|
4. |
教師可讓同學看圖Ⅱ-1-2,並找幾位同學回答他們所看到的圖案是什麼?教師可以藉此活動告訴同學知覺運作需要把所收集的刺激訊息做分類,形成圖像主體與背景的區別,而不是所有刺激都屬同類。 |
5. |
做一做,你可以記得多少?(配合學生健康手冊活動二,將同學分為三人一組,甲記卡,乙掀卡,丙計分。乙先將食物展示卡分開面朝下排列在桌面上,然後每張展示卡以兩秒鐘的速度掀開給甲看。每看完一張立刻將這張卡片再蓋起來。等全部均呈現後,再請甲依順序說出每張卡片的食物名稱,此時丙計分以甲每答對1張給1分,答錯不給分,最後累計得分總數。
教師可藉此活動說明記憶的種類的種類,和影響記憶的因素,利用什麼方法可以加強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