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吸菸實驗:引導學生了解吸菸對肺及人體其他部位的影響 |
|
(1) |
簡易肺模型製作方式與吸菸實驗:
a. |
預備一洗淨的大型保特瓶,以美工刀將其下半部分切除,瓶蓋鑽一圓孔,正好可插入一支粗型吸管或空心原子筆。 |
b. |
以一較厚之大氣球剪掉上端,以氣球下半部分,綁住保特瓶底部,並以膠帶密封(相當於胸腔之橫膈膜) |
c. |
以另一較小氣球套在吸管或原子筆之一端,也用膠帶密封(小氣球相當於肺泡)。 |
d. |
將套好氣球之吸管置入保特瓶之瓶蓋與瓶中後,扭緊瓶蓋,也用膠帶密封(保特瓶相當於胸腔)。 |
e. |
當拉動下方之大氣球時,空氣會由外面流入小氣球,使小氣球擴大,相當於胸腔擴大,進行吸氣動作。 |
f. |
當下方之氣球回復原狀時,空氣會由外面流入小氣球,使小氣球擴大,相當於橫膈膜回復原狀,胸腔回復原狀,胸腔回復原來大小,肺泡空氣逸出體外,進行呼氣動作。 |
g. |
將一小團棉花塞入吸管中,再插入一根香菸,點燃後,拉動瓶底下的氣球,很快即可吸完一根菸,取出棉花,己變微黃色。 |
h. |
再放與g.相同大小的棉花,使之吸兩根菸,比較棉花的黃色加深。 |
i. |
再放與g.相同大小的棉花,使之吸三根菸,取出棉花不但有很臭的菸味,顏色已近黑黃色,非常可怕。 |
j. |
比較吸一根菸、二根菸、三根菸的棉花顏色(注意棉花大小必須一致)。 |
**做此棉花吸菸實驗應在通風的地方進行。
|
(2) |
學生生分組觀察以簡易肺模型吸一根菸、兩根菸和三根菸後的棉花,比較其顏色、氣味,並請學生發表觀察菸癮者的手指、牙齒顏色和口腔氣味等,共同討論菸中的有毒物質和對人體的危害,教師再加以補充說明。 |
|
2. |
吸菸問卷調查:引導學生了解吸菸現況及對吸菸的看法 |
|
(1) |
教師歸納整理課前活動的吸菸問卷結果列表呈現,向學生說明:
a. |
吸菸的人對自己有何看法?吸菸的理由是什麼? |
b. |
不吸菸的人對吸菸的人看法如何? |
c. |
對女性吸菸的看法如何? |
d. |
推測自己己以後吸菸的或然率有多大? |
|
(2) |
說明後,再讓學生發表相關的意見,或提出問題,經過共同討論後,教師提出補充意見並作結論。 |
|
3. |
小組討論:引導學生認識公共場所菸害的問題及拒吸二手菸的方式。 |
|
(1) |
學生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a. |
電影院中、車廂內及餐廳裡看到有人吸菸,有什麼感覺? |
b. |
在哪些場所不應該吸菸?為什麼? |
c. |
何謂吸菸室?吸菸室設立的目的是什麼? |
d. |
吸菸會危害個人健康,而旁邊的人吸了吸菸者所吐出來的煙霧,也就是所謂吸二手菸者,也會有影響嗎? |
e. |
觀看教室內所張貼的或課文中圖示的各種禁菸海報與禁菸標誌,有何意義和用處? |
f. |
在公共場所或親友吸菸時,你應採取什麼行動? |
|
(2) |
同學討論後,教師除作結論外,應強調吸菸所造成的公共衛生問題。當此空氣汙染所造成的公害正威脅人類的健康之際,任何人都不應該為了自己一時的快樂,而使空氣更汙濁,讓周圍的人深受其害.。 |
|
4. |
勇敢說「不」:引導學生習拒絕別人勸菸的技巧 |
|
(1) |
請二名表演的學生上臺,依事先設計演練好的勸菸情境表演,並事先告訴臺下學生要仔細觀看並想想看,如果自己在這種情境下會怎麼辦? |
(2) |
教師找數名臺下的學生發表意見,或上臺表演應如何處理這種情況。再由大家共同討論,找出可行的方法,以供日後參考。 |
|
5. |
酒後肇事知多少:引導學生了解飲酒過量的危害 |
|
(1) |
教師就報章雜誌所蒐集到的酒後肇事生活案例分類呈現。 |
(2) |
分組討論:教師將全班學生分組,各組針對一項酒後肇事案例討論下列題目:
a. |
分析該類酒後肇事的情境及原因。 |
b. |
提出有效的預防方法。 |
|
(3) |
分組報告:每組推派一位同學上臺報告該組討論結果。 |
(4) |
教師就各類肇事的原因引申說明酒精對人體的腦、肝、循環系統......等各部位的影響及所造成的社會傷害,給予提醒和警戒。 |
|
6. |
檳榔攤分布現況調查:引導學生了解檳榔攤氾濫嚴重情形及嚼檳榔的缺點。 |
|
(1) |
請各組學生分別呈現課前所作的檳榔攤分布的調查結果,並報告所觀察到的嚼檳榔者的特徵及對環境的影響。 |
(2) |
教師綜合各組調查的結果,說明檳榔攤氾濫的社會現象,以及嚼檳榔對個人外表、健康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