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角色扮演:教師從下列情境中選擇數種,請數位同學到臺上作角色扮演。
|
|
●情境一:
老闆:「小姐,你要買什麼藥?」
王小姐:「老闆,我頭痛得厲害,有沒有好一點的頭痛藥?還有,我最近總覺得有氣無力的,幫我打一針營養針,讓我精神好些。」
●情境二:
小華:「爸爸,我喉嚨好痛噢!」
林先生:「小華,你大概是感冒了,我上次感冒吃的藥還剩一些在櫥子裡,你拿去吃吃,就會舒服一些的。」
●情境三:
劉老太太:「唉,醫師一下子開這麼多藥,黃色的藥丸飯丸前吃,紅色的膠囊飯後吃,藥粉六小時吃一包......,真是麻煩,乾脆一起吞下去,豈不省事多了。」
●情境四:
張太太:「醫師,我家阿平己經燒了好多天了,給他吃了藥,還是這個樣子。你快救救他,給他打最好的針,用最貴的藥,求求你......」
●情境五:
黃小姐:「這回痛得好像比上次厲害,我應該多吃幾顆藥才有效。」
●情境六:
趙偉民:「看我的厲害,吃藥不用開水就可以吞下去,啍!是誰規定服藥一定要用開水呢?」
|
(2) |
師生討論 |
|
a. |
教師讓全班同學討論在上述各情境中,有哪些不正確的用藥觀念及方法?如何做才正確? |
b. |
讓學生討論一般社會大眾對於用藥的不正確觀念與做法。 |
c. |
教師歸納學生的討論,並提出正確用藥的方法。抗小姐v.s.
安先生:導引學生體會藥物皆有其療效,但亦有其副作用,故須審慎使用藥物。 |
|
(3) |
表演:教師請兩位同學到臺上來,一位演抗生素小姐(以下簡稱抗小姐),一位演安眠藥先生(以下簡稱安先生),表演內容如下: |
|
a. |
抗:我是抗生素小姐,可以治療許多人的疾病。
安:我是安眠藥先生,可以讓睡不著覺的人容易入睡。
抗、安:我們代表所有的藥物發言,請大家聽聽我們的心聲。
抗:我雖然是許多細菌的剋星,對人類貢獻很大,但是人們若不按照醫師的囑咐使用的話,對身體反而是有害無益的,可能會損害肝臟和胃腸的功能,甚至產生過敏反應。
安:我也是,恰當地使用我,可以你甜甜地入睡;但著使用太多,卻可能使人一眠不起。
抗、安:我們究竟是有害還是有益,完全看你們怎麼使用我們。
抗:我們本身沒有「好」、「壞」之別,現在很流行的「藥物」問題,實在不是我們的問題,問題是出在你們「人類」身上。
安:是的,為了要使我們發揮長處,使社會減少一點兒藥物問題,你們實在應多多了解我們,管管自己。
|
b. |
討論 |
|
(i) |
教師請同學們針對表演內容發表感想,並討論如何正確地使用藥物,避免其不良的副作用。 |
(ii) |
教師統整歸納同學們的討論內容,並提醒同學有病要請醫師診治,並按照醫師的囑咐來服藥。 |
|
|
(4) |
藥品說明書:指導學生詳細閱讀藥品說明書,了解正確使用藥物的方法。
a. |
教師以海報或投影片向學生展示一份藥品說明書實例,說明如何閱讀藥品說明書,包括藥品許可證(由行政院衛生署核准頒發,可參見以下之阿斯匹靈使用說明書)、成分、效能、用法及用量、禁忌、副作用、注意事項、貯藏等,並強調服藥之前閱讀藥品說明書的重要性。
(藥品說明書舉例)
阿斯匹靈(錠劑)
衛署藥輸字第018804號
【成 分】
本品每錠劑中含有乙醯水楊酸……500mg
【效 能】
治療慢性關節炎、肌肉痛、手術後疼痛、頭痛、牙痛、月經痛,以及感冒之解熱。
【用法及用量】
通常成人一日二次,每次一粒,飯後口服,本藥須經醫師指示使用。
【禁 忌】
- 不可用於胃、十二指腸潰瘍或病變者,可能增加出血機會。
- 對水楊酸製劑有過敏性患者,禁止使用本劑。
- 孕婦要先諮詢醫師,慎重使用。
- 除非先諮詢醫師同意,否則不可用於兒童及20歲以下青少年,
或高燒症狀之解除,如服用後有持續性嘔吐時,應立即請示醫師。
【副作用】
- 可能會胃不舒服,胃腸出血,極少數偶有過敏反應。
- 與抗凝血劑併用時,會增加其作用,需慎重使用。
|
|
b. |
教師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就課前所蒐集的藥品說明書,進行閱讀及討論。 |
c. |
每組派一位同學上臺報告討論的結果。 |
d. |
教師綜合歸納各組的報告,並提醒同學在服藥前,要確實閱讀藥品說明書,並按照說明書來正確地服藥。 |
|
(5) |
藥物廣告分析:指導學生經由藥物廣告分析活動,體認輕信誇大不實的藥物廣告,會給自己帶來不良的影響。
a. |
小組討論: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針對課前所蒐集的藥物廣告,進行討論與分析,討論題目如下:
(i) |
此廣告給人的第一印象如何? |
(ii) |
此廣告的目的為何? |
(iii) |
此廣告運用何種方法來吸引消費者去購買其產品? |
(iv) |
消費者若遵循此廣告去服用其產品(藥物),可能會產生哪些好處?可能會產生哪些壞處? |
|
b. |
分組報告:請每組同學推派一位代表,上臺展示該組的藥物廣告,並報告討論的結果。 |
c. |
教師歸納各組同學的報告,並補充說明如何辨識誇大不實的藥物廣告,作一個明智的消費者。 |
|
(6) |
藥物濫用案例探討:導引學生探討藥物濫用的實例,以了解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原因及預防藥物濫用的方法。
a. |
小組討論: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若干組,各組針對課前所蒐集的青少年吸膠、濫用藥物、酗酒......等報章雜誌上的實例,進行討論。討論的問題如下:
(i) |
用藥案例的年齡、性別、用藥種類及家庭狀況如何? |
(ii) |
青少年濫用藥物或酗酒的主要原因為何? |
(iii) |
如果自己也遭受到和這些青少年相同的問題及處境(如心情苦悶、家庭生活不美滿、學業成績差......等),應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而不消極的以藥物來逃避? |
|
b. |
分組報告:請每組同學推派一位代表,上臺報告小組討論的結果,教師將同學們的意見記錄在黑板上。 |
c. |
師生統整:
(i) |
師生共同歸納青少年藥物濫用的原因,以及預防藥物濫用的方法。 |
(ii) |
教師鼓勵同學若有情緒上的困擾,或是遭遇問題時,應向家人、教師或輔導人員尋求協助,不可藉由藥物來逃避挫折。 |
|
|
(7) |
如何說「不」:導引學生了解及演練拒絕朋友慫恿用藥的方法。
a. |
情境說明:教師以下面的例子,說明一個朋友慫恿用藥情境。
明雄和志文是好朋友,兩個人常常一起讀書、聊天和嬉戲,但最近明雄覺得志文變得怪怪的,常常行蹤不明,並且和朋友們漸漸疏遠。偶爾見面的時候,也總是面露疲態、精神不集中,而且一下子消瘦了許多,像是換了一個人似的。
明雄心想志文可能遭遇了什麼問題,於是一天放學後,明雄就去志文家找他,想問個清楚。不料到了志文家,明雄尚未開口,志文就拿出一些細碎的白色結晶狀物質,叫明雄吸吸看,還聲稱這玩意很奇妙,使用後會使人很爽。明雄聽了之後,內心不免十分好奇,有點想嘗試看看,但又想起這東西好像就是大家所說的安非他命,遲疑了一下,並未伸出手來接。不料志文看了,就揶揄明雄畏畏縮縮、不夠朋友,還再三保證只用一下並不會怎樣,犯不著害怕,反正也沒有別人會知道。
|
b. |
班級討論:全班同學就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i) |
如果你是明雄,你會怎麼做? |
(ii) |
你會向志文說「不」嗎?如何說呢? |
|
c. |
小組演練:教師將全班同學分為每二人一組,各組同學分別模擬明雄與志文的角色,演練各種慫恿用藥的可能方式及說「不」的方法。 |
d. |
小組表演:教師請幾組自願的同學,上臺表演說「不」的方法。 |
e. |
教師說明「拒絕技術」的方法,並鼓勵同學在日常生活中實際運用,以避免錯誤與麻煩。(「拒絕技術」可參見本章教學資源十所提供的參考資料) |
|
(8) |
我有絕招:導引學生學習面對及解決問題的方法。
a. |
教師以同學常有的問題為例(如:情緒不愉快、功課退步、交友不順利......等),詢問全班同學如果遇到這個問題會怎麼做? |
b. |
教師解說解決問題的步驟,並可舉一個例子作說明。
(i) |
承認問題存在; |
(ii) |
澄清問題內容; |
(iii) |
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iv) |
這些解決方法對自己及別人的影響; |
(v) |
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 |
(vi) |
幫助需要協助的人; |
(vii) |
嘗試一項解決方法。 |
|
c. |
教師請每位同學將自己的一個問題,寫在「我有絕招」表(見表一)上,依解決問題的步驟做做看。 |
d. |
教師請自願的學生發表其解決問題的方法,再由師生給予回饋。 |
e. |
教師鼓勵同學在遭遇問題時,要勇敢面對和解決問題,不可藉由藥物或其他會傷害自己的方式來逃避。 |
f. |
「我有絕招」表的填寫活動亦可於課後進行,鼓勵同學和其他同學、教師或家長一起討論、填表。
表一 我有絕招──解決問題的步驟
1.承認問題存在 |
2.澄清問題內容 |
3.列出可能的解決方法 |
4.這些解決方法對自己及別人的影響為何? |
5.有哪些資源可以利用 |
6.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
7.嘗試一項解決方法,評估其結果 |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 學校藥物教育工作指引 第79頁 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民國82年。
|
|
(9) |
心裡的寶藏箱:導引學生探索自己的特色及專長,提高自我價值感,進而悅納自己。
a. |
教師說明每個人都有他(她)的特色,需要自己去發掘、重視,就像鎖著的寶藏箱,如果沒有打開,就顯不出寶藏的光輝。 |
b. |
填寫「心裡的寶藏箱」:教師請同學想想自己有什麼特色?自己會做什麼?將這些特點寫在「心裡的寶藏箱」(見表二)裡。 |
c. |
教師請一、二位自願的同學和全班分享他們的「心裡的寶藏箱」裡裝些什麼。 |
d. |
教師鼓勵同學要經常探索自己的特色及專長,並能欣賞和喜歡自己。 |
e. |
由於藥物濫用的青少年常有低自尊的特徵,教師經由此活動,可以協助青少年增進自我概念,進而悅納自己,以減少濫用藥物的危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