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我們長大了:指導學生經由觀察自己及同學過去到現在的差異,認識成長過程五個階段的特徵,及造成差異的原因。 |
|
(1) |
學生分組交換欣賞照片,互相比較指出成長過程的差異,並分組討論下例問題:
a. |
照片中的嬰兒期如何判定性別? |
b. |
想一想在照片的五個階段中,哪一個階段以後,即使裝扮相同,我們仍然可以輕易地分辨出性別來,為什麼? |
c. |
除了身體外觀、音調及動作是使兩性發生差異的天生因素之外,還有什
麼因素可以幫助我們分辨兩性之差異? |
|
(2) |
討論後,教師作歸納及補充說明,涵蓋下列重點:
a. |
胎兒在母親腹中孕育的第三個月起,由於性染色體的作用,呈現出男性或
女性的生殖器官,這是第一性徵。 |
b. |
由於第一性徵中,男性的睪丸,女性的卵巢在青春期發育成熟,除產生成熟的精子和卵外,亦釋出性荷爾蒙,改變身體其他部分,使男女差異更明顯,這是第二性徵。 |
|
|
2. |
青春期現況調查: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發育的現況及個別差異的存在
(1) |
教師將學生課前填妥的調查統計結果列表呈現,讓全班學生了解班上目前已進入青春期的人數分布情形,並提醒學生,這些身體的變化在每個人的身上都是相同的,但是會因種族、氣候、風俗、習慣、性別......而有早晚的個別差異而已。
|
(2) |
教師利用「男女身心比較表」 綜合說明青春期男女在生長發育的變化、第二性徵之顯現及心理的特色。 |
|
3. |
衛生棉的作用:引導學生認識月經發生的過程、處理及保健方法。
(1) |
由幾個較常見的衛生棉廣告引入主題──「女性為什麼要用衛生棉」,由此談到月經發生的過程及處理方法。 |
(2) |
教師以女性生殖器官的模型或投影片,及月經發生和懷孕比較表,說明月經發生的過程及月經來臨的意義。 |
(3) |
教師說明正確處理月經的方法,及示範衛生棉使用後的處理方法,並引導男同學了解女同學對衛生棉的需要性,不要有嘲笑的行為。 |
(4) |
教師以投影片或圖片說明月經期間的保健方法。 |
|
4. |
認識夢遺:引導學生認識夢遺產生的原因、處理方式並建立正確觀念。
(1) |
教師以男性生殖器官的模型或投影片說明夢遺發生的原因。 |
(2) |
同學們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a. |
這種現象可不可能發生在每一個青春期的男孩身上? |
b. |
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嗎?這和人體的膀胱暫時儲存尿液,尿量太多膀胱脹滿時,必須排尿的道理一樣嗎? |
c. |
男孩應該為夢遺感到擔心恐懼嗎?應該抱持何種態度? |
|
(3) |
討論完後,教師補充說明:夢遺為一種正常現象,不須有任疑懼;排尿為自主的,而夢遺是不自主的.......等觀念。 |
|
5. |
正視自慰問題:引導學生認識自慰並建立正確觀念。
同學們分組討論下列問題:
(1) |
何謂自慰?它是一種常見的行為嗎? |
(2) |
自慰是不是一種羞恥的、汙穢的行為? |
(3) |
為何有人會有自慰行為? |
(4) |
青少年如何才能使自己避免過度自慰行為? |
教師於討論時應善加引導,尤其女生班級可能較不易引起討論,無論對男生或女生均應強調自慰絕非一種罪大惡極的劣行,生活當中有許多活動可以讓我們避免或減少自慰行為。
|
6. |
問答信箱:澄清學生對於青春期或生殖器官方面的疑惑,建立正確觀念。
(1) |
教師呈現課前所蒐集的不實報導及廣告,加以澄清說明。 |
(2) |
教師將問答信箱內的問題分類整理,提出解答,或讓學生回答,尤其注意錯誤觀念的澄清,並鼓勵學生實踐青春期的健康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