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教師對體內廢物的形成和排除先作如下的比喻:「一個城市時時會產生許多廢氣、廢水和垃圾,這些物質必須循著一定的途徑來排除,否則積壓多了必會產生不良的影響。人體也是如此,每個器官和系統中的各個細胞在辛勤地執行工作後,也會產生一些不需要的物質,這些物質也必須由一定的出口排出去。」引起同學們的學習動機後,教師再說明:人體中的廢物由於性質的不同,而由四種不同的途徑排除。 |
2. |
教師請同學摒住呼吸10秒鐘,然後再請同學深呼吸數次,詢問同學前後的感覺有何不同?再請問同學下列問題: |
|
(1) |
平時會不會想到自己正在呼吸這件事? |
(2) |
我們升火時用扇子生風,就能燃燒得旺一點,我們的體內也有許多物質要燃燒以產生能量,這些空氣都由哪裡來?(引起動機) |
|
3. |
教師以製作好的透明片、圖片、課本的圖I-5-1,說明呼吸時,吸入的氧氣與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如何進行交換,並指定學生再重複指出和說明。 |
4. |
教師以製作好的透明片、圖片、課本的圖I-5-1,說明呼吸時,吸入的氧氣與組織細胞產生的二氧化碳,如何進行交換,並指定學生再重複指出和說明。 |
5. |
教師以「天然的圍牆」來比喻皮膚,並請同學們討論下列問題: |
|
(1) |
為什麼手上有傷口,洗澡時碰肥皂水,會有剌痛的感覺? |
(2) |
手突然間被火燙著時為什麼馬上縮回來?如果不這樣做會有什麼後果? |
(3) |
空氣中到處散布著各式各樣的細菌、徽菌,我們隨時都與它們接觸,然而它們卻往往無法輕易地施展威力,為什麼?教師將同學討論結果作歸納,說明皮膚的構造和保護、感覺等功能。 |
|
6. |
教師引導同學討論下列問題: |
|
(1) |
什麼時候最容易流汗?什麼時候流汗較少? |
(2) |
汗有顏色嗎?有難聞的氣味嗎?和尿的氣味相似嗎?這表示什麼? |
(3) |
流過汗後,摸摸出汗較多之部份的皮膚,是否有清涼的感覺,這是什麼原因?以此類推,你能否說出皮膚的另一大功能? |
(4) |
以流汗量和排尿量相比較,夏天和冬天有何不同?
教師將同學討論結果配合課本圖1-5-2及參考資料,說明皮膚的另一重要功能-調節體溫,以及汗腺的位置、構造、排汗的機制與環境因素間的關係。 |
|
7. |
請問同學有沒有吃過「豬腎」?是否有特別味道?知道應如何處理「腰仔」嗎?它是什麼形狀呢?老師再以投影片或模型說明泌尿器官的位置及功能。人的腎臟和豬腎差不多,外形如同蠶豆,只是人的腎臟較小,然後指導同學觸摸自己腎臟的位置,再以篩狀勺子來比喻腎臟的主要功能─過濾作用,並藉此說明尿液形成及排泄的過程。 |
8. |
教師說明泌尿器官的保健方法,並提醒大家在學校時應相互規勸下列事項: |
|
(1) |
多喝水,讓腎臟排泄廢物及毒素。 |
(2) |
不要因為功課忙,路途遠而懶得上廁所,經常憋尿,是一種不好的習慣。 |
|
9. |
配合課本中「想一想」活動,大家估計一下自己一天大約喝多少水?夠嗎? |
10. |
教師說明糞便是如何形成的。可利用消化器官圖示輔助說明,並以「人體王國的垃圾處理廠與抽水站」來比喻大腸,且指出其功能。 |
11. |
教師說明垃圾須每日清除才能確保衛生清潔,人體中的廢物也必須每日排除,否則會有以下不良後果: |
|
(1) |
糞便在大腸停留太久,水分不停地被吸收,糞便愈來愈乾燥而變硬,不易排除,會形成便祕。 |
(2) |
長期的便祕,使糞便經常壓迫肛門周圍的靜脈管,導致痔瘡的形成。相反的,在另一些情況下,例如飲食不潔時,腸管的蠕動增加,水分的吸收機會減少,糞便成液狀排出,就稱為腹瀉。 |
|
12. |
教師特別強調便祕的預防方法,提醒大家,目前我們的食物都過於精緻,應盡量攝取含纖維素多的蔬菜、水果,且攝取時,盡可能不要去皮,如芥蘭菜,不要撕去外皮,柳丁不要打成果汁。 |
13. |
教師對以上各排泄器官的功能作一總結,並提醒同學,廢物的排除和食物的攝取也同樣地重要,人類常花很多的心思與時間在食物的攝取上,卻很少注意自己在廢物排除的機能上是否正常。這些器官在不知不覺中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服務,解決許多問題,但往往成為大家不願提起或羞於啟齒的名詞與事情,甚至有病痛時亦抱持諱疾忌醫的態度,這是非常錯誤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