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考資料

<目錄>

1. 創傷
 
a. 種類:擦傷、切傷、穿剌傷
b. 急救步驟:(1)止血(見第5章)
     (2)清洗傷口
     (3)消毒
     (4)包紮
     (5)送醫 
2. 灼燙傷
 
a. 成因
b. 症狀
c. 一般處理原則:(1)沖
       (2)脫
       (3)泡
       (4)蓋
       (5)送
3. 窒息
 
a. 原因
b. 症狀
c. 急救步驟

 
二、教學活動示例

灼傷的起因:

(一) 由於身體接觸火焰、乾熱、電、日晒、化學藥品、放射線而受傷,稱為燒傷。
(二) 由於身體接觸燙熱液體、蒸汽(濕熱)而受傷,稱為燙傷。

灼傷的面積和部位:

灼傷的嚴重性,由受傷之程度、面積及部位來決定。

(1)灼傷深度的分類

灼傷深度 受傷組織 臨床症狀 原因 癒合時間

第一度

表皮淺層

紅、腫、痛

日 曬
紫外線
火 花

3~7
無疤痕

淺二度

表皮

紅、痛、水泡

燙  傷
短暫燒傷

21天內疤
痕輕微(膚
色改變)

深二度

表皮和部份真皮

呈白色或紅色
較不痛
皮膚尚柔軟

長時間燙傷、燒傷

21天以上,可能有嚴重肥厚性疤痕

第三度

整層皮膚可能深及皮下脂肪、肌肉、肌腱骨胳

呈白或黑色
乾硬如皮革狀
可見栓塞的血管
痛:極少或無

燒傷
電傷
化學性灼傷

同上
需植皮

(2) 灼傷面積,可用「九九規則」估計。
(3) 一般手、足、臉、外生殖器、頸部及關節表面灼傷後,很容易成殘廢,均必須送醫。

灼(燙)傷急救法:

1. 處理灼(傷)傷應遵守3B、3C的原則
(1)3B :
Burning Stopped 停止繼續灼傷
Breathing Maintained 維持呼吸
Body Examined 檢查傷勢
(2)3C:
Cool 冷卻
Cover 覆蓋
Carry 送醫
2. 輕微灼(燙)傷:
(1) 把傷處沖或浸於冷水,如無法浸水,將冰濕的布敷於傷處,直至不痛為止,並除去傷處的鞋、飾品等。
(2) 不可用油膏、油脂類塗劑,以免引起併發症,延誤治療,徒增傷口清洗的困難。
(3) 如果皮膚起水泡,用消毒的紗布,把傷處蓋住,不要剌破水泡。
3. 嚴重灼(燙)傷:
(1) 如果衣服著火,用外套、毯子把火撲滅,避免在地上打滾,以防造成進一步傷害。
(2) 詳細檢查或維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
(3) 檢查患者身體有無出血、骨折等合併傷害。
(4) 不要企圖移去黏在傷處的燒焦衣物,或用冷水沖傷口。
(5) 用消毒過的厚紗布保護傷口。
(6) 讓患者躺下,以減輕或預防休克。
(7) 可將受傷部位墊高,減輕腫脹。
(8) 將患者緊急送醫。

如情況屬異動梗塞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