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gif (10520 個位元組)回本章 頁首

、區域網路

  「區域網路」是連結小區域內(約10公里)各種通訊裝置的通訊網路,目前為中小企業與電腦教室最常採用的網路。由於電腦技術發展神速,區域網路連接的設備已不再侷限於電腦,電話和電傳設備也都已是區域網路的一部分。

 

一、組成區域網路架構的基本成員
區域網路架構可分為「網路硬體設備」與「軟體資訊系統」,其中包括:

 

(一)個人電腦或工作站。
(二)傳輸的媒介:電纜線或連接線,如:同軸電纜線、雙絞電纜線、集線器或路由器。
(三)網路介面卡:這是一種能讓電腦連上網路的介面裝置電路板。
(四)網路作業系統:負責網路上各電腦間「溝通與協調」兼管理的角色。一般連接2至10部左右的PC,可考慮使用「點對點式」的網路作業系統,例如:Windows95/98。若網路內含有10部以上的PC,可考慮使用「主從式」的網路作業系統,如:WindowsNT、UNIX或NetWare。
(五)檔案伺服器。

 

二、區域網路電腦問的連接類型
連接的類型可分為四種:匯流排式網路結構、星狀網路結構、環狀網路結構或混合式網路結構。

 

(一)匯流排式網路結構
  匯流排式(或稱為「巴士」)的網路結構中,每台電腦與周邊設備之間是使用匯流排的排線連接起來。任何電腦的資訊都可透過這條匯流排,送到指定的電腦或周邊裝置上。在傳送過程中,網路系統會自動把電腦的「電子位址」加到要傳送的目的設備上;而此目的設備接收到網路送來資料,就會去抓取,並做處理。電腦在傳送資料的過程中,會影響網路上其他電腦的傳送速度,而且在同一 時間內只有一部電腦可傳送資料。

 

(二)星狀網路結構
  這種方式又稱為「放射狀」,以伺服器為中心,所有的電腦或周邊設備都連接在網路伺服器上,由伺服器總管整個網路的運作,此種結構的施工配線費用高。一般的區域網路加上集線器之後,便可視為星狀網路。星狀網路結構的另一項特性是:網路內所有要傳送的資料都要透過中央的集線器做傳遞。

 

(三)環狀網路結構
  環狀網路是將所有的電腦與周邊設備接到單一條環狀迴路的線路上(好像同學們手牽手圍成一圈),在環狀網路上被傳送的資料檔是以單向方式傳遞,不斷地沿著環狀網路繞行,隨時讓程式或資料單向傳遞至指定的設備上。當電腦發現接收的資料並不是要給它的檔案,會把此訊息再傳給下一台電腦;在到達目的地時,該程式或檔案會由環狀網路中被取下,而其他的資料檔案會再回到網路,繼續傳遞。環狀網路結構的缺點是:當某部電腦傳送大量檔案時,其他需使用網路的設備都必須等待。

 

(四)混合式網路結構
  此種結構為多種網路的組合,一般是由匯流排式、星狀與環狀多種結構相互搭配組成,「廣域網路」或「網際網路」就是混合式網路的實例。另外,在家中使用數據機與學校的主機連線,做遠方的資料存取,也是混合式網路的應用方式。

[壹、電腦網路簡介][貳、區域網路][參、檔案傳輸][肆、電子郵件][伍、電子佈告欄]

[補充教材][教學目標][教學評量][教學活動][教學測驗][相關網站][相關軟體]

回本章 頁首回本章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