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12/04
更新
愛河水質差 溯溪性漁類遭浩劫 每年五到九月水質惡化 許多幼魚無法承受 根國立中山大學及成功大學教授調查,高雄市愛河每年五月到九月水質明顯惡化,而愛河流域溯溪性魚類的魚卵豐度在每年的十月與四月,當他們孵化成幼魚並溯流而上時,正好還到愛河的水質條件最差的時候,很多幼魚在無法承受惡劣的水體環境下大量死亡,造成生態危機。 這項調查是成功大學及中山大學的教授張乃斌、楊磊率領學生調查高雄地區的下水道及愛河的整治情形,昨天在第六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育研討會中提出報告。 教授們認為,愛河治平橋以下河段設有汙水截流站阻斷了汙水流入,使得整治過後的水質較為乾淨,但由於目前的截流設施屬於合流制截系統,在春夏雨水豐沛的時候,常因需截流處理的汙水量超過截流站的最大設計水量而必須開啟截流站閘門,讓大量汙水放流在愛河中,迅速惡化的水質經常造成大量的魚類死亡。 根據統計,愛河魚類捕獲量以六、七、八月最少,這可能是因為夏季常降雨而截流站閘門全開,將廢汙水排人愛河中對於河內所造成的生態衝擊所致。 教授建議在工程上最好加大設計流量,並在截流站附近增設小型廢水處理廠,至於現有的截流站,建議採用調節性的部分放流或者是設置調節池等方式,仍將廢汙水導送到汙水處理廠,或者是選擇影響生態較少的截流站在適當時機排放。 |
摘自:聯合報 88/12/09 7版 記者-謝梅芬 |
龍心橋河岸 |
![]() 明誠橋河岸 |
![]() 大中路&南二高交流道旁 |
後港橋--自然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