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洲污水處理場  

  高雄市近年來屈已快速發展成為工商業大都市,人口達一百四十多萬人,但同時亦因而帶來嚴重的污染問題,尤其是工業廢水、家庭用污水大量排入河流,使前鎮河、愛河、後勁溪等通通變成「黑龍江」,致魚蝦不生,臭氣四溢,造成都市嚴重髒亂,令人苦不堪言。

  高雄市政府為加速提昇市民生活品質,減低愛河、高雄港的污染,乃一方面於鼓山、新興、苓雅等區道路修築下水道工程外,另方面於民國六十八年在中洲大汕頭海灘新建海堤,填築海岸新生地長1400公尺、寬140公尺,面積達19.6公頃,以其中12.6公頃,供污水處理場第一期建廠用地,先後於七十六、七十七年完成第一、第二部工程。

  中洲污水處理場配合市府於市區所理設污水接收管,收集南高雄、漁港
、臨海工業區等地之家庭污水、工業廢水,由進水抽水站經過曝氣沈砂池→初級沈澱池→消毒等污水處理後,藉海洋放流管,排送至離中洲數十公里的外海。

  目前平均污水處理量為每日50萬公噸,未來逐步擴充設備,可望每日處理100萬公噸污水。

  此外市府另計畫於北高雄海岸另覓土地,興建北區污水處理場,以期市民生活達到國家標準。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