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狗仔隙 |
高雄古稱打狗仔(Tankoya或Takau),即今旗後。於十六世紀初期(明朝中、晚期),本為原住民西拉雅(Syraya) 族之一支馬卡道(Makatao)族住地。
旗後為高雄發祥地,其西南端有海拔四十八公尺的長條形山丘,其北側、西側垂直陡落海面,很像一支旗子,當地人稱為旗山或旗後出、聚落在其後,故稱旗後。 旗後出對岸為海拔356公尺的打狗山(或稱猿山、打鼓山、埋金山。1923年日人因日皇太子遊歷高雄後改稱壽山),其西側為石灰岩斷崖,南側為陡坡,沒入西子灣岸,形成旗後、打鼓兩山對峙,有「旗鼓相當」之美稱,間隔約109公尺的進出口航道,與外界相通,景像獨特,有如兩山之間有一裂縫,當地人俗通「打狗仔隙」,自南宋以後,即成為泉州─馬尼拉航海者重要之望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