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前活動

1. 教師蒐集各種自然景觀且無人物在其中的照片或圖片,例如湖畔、河川、海洋、森林、高山、落日、雲層等。(配合教學活動示例3)
2. 準備一部收錄音機和一卷柔和輕音樂的音樂帶。(配合教學活動示例3)
3. 同學分組拜訪學校輔導室。(配合教學活動示例6)

(二)、教學活動示例

1. 教師請同學們回想上一章中所提到的壓力的生理和心理反應有哪些?教師綜合歸納後,並說明學習壓力處理之道的重要性。
2. 教師讓學生採取較舒適的坐姿,接著進行課文中「做一做 五分鐘肌肉放鬆法」的活動。
  活動完後,請幾位同學分享活動進行過程中的感覺。接著,教師指出放鬆肌肉是處理壓力的生理反應的一個有效方法。另外,規律的運動也能有效地處理壓力的生理反應。
3.   教師說明,當我們處於壓力之下,我們的手變冷而黏,臉部感到熱而紅。為了紓解,我們必須使這些現象消除,那就是要設法使用手部暖和起來而臉部的熱冷卻下來。有時,只要離開壓力情境一會兒也能幫助我們紓解。

  接著,問學生:「當你看著落日,雲層漂浮,或海浪輕拍岸邊等景象時,是否感到平靜、祥和?」

  告訴學生,將呈現多種自然景觀的圖片給我們看,希望大家安靜地欣賞。如果,他們看到的圖片讓自己想出一個自己曾去過或想過的地方,一個讓-他們覺提平靜的地方,請他們閉上眼睛,並讓自己沉浸在那一個平靜景象中。

  教師將室內燈光變暗,播放準備好的輕音樂,並一張展示所蒐集到的圖片。展示完後一、兩鍾,再慢慢將燈打開。(注一)

  讓學生想一想,從這個過程中學到什麼?

  教師綜合說明,當面對壓力且感到緊張時,可回想一個讓自己感到心平氣和的地方,以避免壓力的負面影響。然後,進行分組討論,討論題目如下:

 
(1) 你在什麼情境下(如:參加演講比賽、和陌生人交談...),會感到緊張?
(2) 你通常怎樣處理自己的緊張情緒?
各組代表報告後,教師加以歸納,並且指出面對壓力時有情緒反應產生是自然的,唯有了解和接納自己的情緒,才能緩和情緒強度,進而針對壓力事件,謀求解決之道。
4. 教師讓學生自由說出當感受到壓力,而自己又不能解決時,會找哪些人幫忙?
   教師綜合歸納可協助學生處理壓力的社會資源。
5. 什麼是異常行為?
 
(1) 上臺報告
請數位同學報告個人看過的書籍、電影、電視、報紙或親身遇見的心理異常個案,並指出其異於常人的行為,由此使學生了解什麼是異常行為,它和正常的差別是什麼?
(2) 角色扮演與討論
利用下列兩個劇情由學生作角色扮演。表演完後,再進行分組討論及報告。
a.   吳志剛是個聰明、乖巧的學生,上課認真、用功讀書。有時候他也會慕童話故事中的國王有很多財富、很大權勢,可以為所欲為。

  有一天下課後,吳志剛幻想自己是個神氣的國王,他不必辛苦的念書,別人都得對他必恭必敬的,他覺得好快樂哦!

  忽然,上課鐘響了,他從幻想中醒來,對剛才的情景不禁莞爾一笑,又愉快、認真的上課了。

b.   李曉華喜歡整天沉溺在幻想裡,不喜歡念書,也不愛和同學相處,他孤獨、很自卑。

  有一天,他突然幻想自己是個國王,遇到同學就命令別人稱呼他「陛下」,還隨便差遣別人做這個、做那個,結果,他不能定心念書或作任何事了。

討論題目如下:
  1. 角色扮演中的兩個主角,哪一位的表現是異常行為?說明理由。
  2. 李曉華的行為可以經治療而改善嗎?有哪些治療途徑?
  3. 如果你是李曉華的家人,你該怎麼辨?
  4. 你能推測李曉華表現異常行為的原因嗎?都可以預防嗎?
教師於學生報告後,綜合解說異常行為是什麼,該如何預防及求助,藉此建立學生對異常行為的正確態度。
6. 對心理諮詢服務的認識
  請各組學生報告參觀本校輔導室的經過與心得。接著,教師解釋心理諮詢就是心理專家幫助求助者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麼做?而不那樣做?「心理諮詢」是專家們透過特殊的心理學技巧,使得需要的人一方面培養更多適應生活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盡量消除適應失調的「不良」習慣。並不是心理有問題的人才應該或需要接受心理諮詢,一般人也都可以經由此類過程,而增進對自己的了解和接納,知道如何發揮長才,使自己過得更快樂、更幸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