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
牙齒 |
|
可切割食物以使其能被吞嚥,同時還咀嚼食物,造成較大的表面積,以利於消化的運作。開始使用牙齒時,它們就穿破齒齦長出。牙齒一旦長出後,就不再長大。大多數的人一生中共有52顆牙齒,分為兩套,一套為乳齒20顆,另一套為智齒32顆。牙齒的數目、排列和形狀稱為齒列,牙醫師以寫出齒式的方式來記錄病歷。 |
(二) |
琺瑯質 |
|
是人體中最硬的物質,幾乎全由鈣鹽構成。琺瑯質覆蓋著牙齒的冠,後者是牙齒突出於齒齦以上的部分。不同於牙齒的其他部分,琺瑯質不是活的。它防止牙齒磨損,並保護其內部較軟的組織。 |
(三) |
牙髓腔 |
|
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經,其製造齒質並使牙齒內部活著。髓大部分位於髓腔內,並在稱為根管的空間內延伸到牙根。 |
(四) |
門齒 |
|
位於上頜和下頜的前方,為各套牙齒中的第一顆牙齒。門齒相互切過以將食物切斷,而且只有一個牙根。 |
(五) |
犬齒 |
|
位於門齒兩側,具有單牙根。人類的犬齒比狗的犬齒小,其名即得自於此。 |
(六) |
臼齒 |
|
1. |
臼齒:
臼齒位於頜的後部,其各有四個齒阜,而成人的臼齒有兩或三個牙根。因為臼齒接近頜的活動關節,所以咬合時力量極大,可壓碎大多數種類的食物。成年臼齒是逐漸長出的,因為上、下頜必須長得較長,才能容納它們。第一臼齒接近頜的前方,在6-7歲長出,隨後在11-13歲左右長出第二臼齒。 |
2. |
前臼齒:
位於犬齒後面,具有一個或兩個牙根。成人有8顆前臼齒,是由置換一套牙齒中的8顆臼齒而來。 |
|
(七) |
乳齒 |
|
出生後六個月開始長出,最早在長出的八顆乳齒為門齒。隨後犬齒與臼齒才出現。通常二十顆乳齒在二歲左右時長齊,此時恆齒於顎骨中繼續發育著。人類有兩套牙齒。第一套稱為乳齒或暫齒,在6個月左右開始長出,通常在32個月時出齊。乳齒共有20枚,在上、下頜中各有4顆門齒、2顆犬齒和4顆臼齒。乳齒的根很短,在乳齒被恆齒推開和置換前,這些根會部分地被重新吸收。這使得它們在意外事故中容易鬆動。
|
(八) |
恆齒 |
|
又稱成年齒,包括32顆牙齒,在6歲左右開始出現,到成年早期出齊。每頜有4顆門齒、2顆犬齒、4顆前臼齒和6顆臼齒。門齒、犬齒和前臼齒置換乳齒,而成年臼齒是「額外的」牙齒,其在頜骨增長後才發育。恆齒的牙根比乳齒長,被固定得佷牢。恆齒:六歲左右乳齒逐漸脫落,長出恆齒。最先長出的恆齒為很重要的一顆臼齒即六歲齒。這一顆牙齒於乳齒脫落前即長出。鄰近部位乳齒的脫落與發炎會影響到這顆新生的永久齒,所以為了維護六歲齒與其餘永久齒的健全成長,適當的照顧乳齒是必要的。第一臼齒,構成重要的研磨面,出現於乳臼齒的後方,當孩童逐漸成長,顎骨也跟著生長,因此才有空間可容納較乳齒更多的恆齒。至十三歲左右長滿二十八顆。十八歲以後再長出四顆智齒共三十二顆,但有些人只有二十八顆。
|
(九) |
智齒 |
|
又稱第三臼齒,通常在17歲後長出,但是有些人永遠不長智齒。如果智齒長出,則會出現在頜後部的狹小空間中,如果空間太小,智齒常成為嵌塞的,意即它們繼續埋在頜內。嵌塞的智齒可引起嚴重的疼痛,有時必須拔掉。
|
(十) |
齲齒的形成 |
|
1. |
牙齒表面的因素 |
|
鈣化程度、含氟量高低、外層平坦光滑的程度等條件均可影響牙齒的健康。 |
2. |
外來因素,可分下列幾種 |
|
- 牙菌斑的形成。
- 唾液的量及其粘性,所含抗菌物質、中和力......等。
- 口腔細菌之種類及數量。
- 食物的特性
- 口腔衛生的習慣。
|
|
(十一) |
牙菌斑 |
|
是一種附著在牙齒表面的具黏性、軟性的無色細菌層和他們的產物。牙菌斑會不斷地在每個人的牙齒上形成,黏附在牙齒的表面,特別是接近牙齦、牙齒鄰接面、牙溝及牙縫等部分。牙菌斑並非食物殘渣,其形成速率與食物攝取量無關,但當我們吃了柔軟精緻的食物時,牙菌斑的形成較快。
牙菌斑不易以肉眼看出,必須藉助牙菌斑顯示劑(或錠),經染色(或咀嚼)、漱口後才能看見它在口腔中的分布。牙菌斑需要以正確的刷牙及使用牙線來清除,才能確保口腔的清潔與健康。
|
(十二) |
食物性質和齲齒的關係 |
|
- 粗糙的食物較不易引起齲齒。古代人吃粗製的食物,所以齲齒率很低,因粗製的食物需咀嚼磨碎,加上口腔肌肉用力運動,可使牙齒產生自淨作用,且食物碎屑不易黏附。同樣的,鄉村居民常吃蔬菜水果,齲齒發生率亦較低,且蔬菜和水果所含多為果糖,較不易發酵。
- 海魚、海菜等食物含氟量多,可以增加牙齒硬度及抗酸性。
- 含維生素D的食物,可促進鈣、磷的平衡與吸收,對發育中的牙齒及骨骼影響極大。
- 維生素K經實驗證明有抗齲齒的作用,因其會抑制醣類發酵過程中的酵素。
|
(十三) |
牙周病的成因 |
|
1. |
原因 |
|
a. |
局部因素 |
|
牙菌斑、牙結石、口腔中微生物、咬合性創傷、食物、不良口腔習慣、不良補綴物和義齒(假牙)與藥物等均可能引起牙周病。 |
b. |
全身性因素 |
|
(a) |
營養因素: |
|
如:食物的物理性是否為多纖維,體內蛋白質、維生素A和C是否缺乏,鈣和磷之比率是否平衡,或者是否有酸鹼平衡障礙的現象,均和牙周病的產生有關。 |
(b) |
內分泌因素: |
|
例如:甲狀腺機能不良會造成上下顎形成不良、牙齒生長速度遲緩、牙齒發育不良。甲狀腺機能亢進則造成牙齒生長較早、齒槽骨略見稀薄,牙周膜寬度和血管分布增加等現象。腦下垂體機能不足,所有組織生長都減退。胰島素缺乏則可能引起口乾、牙周潰爛及口腔炎等情形。腎上腺皮質素不足則造成骨質疏鬆、牙周韌帶變性等。 |
(c) |
血液因素: |
|
白血症可能引起牙齦潰瘍、牙齦增生性肥大及出血性牙齦炎等;貧血則會引起牙齦及粘膜蒼白、易潰瘍、敏感、吞嚥因難等。 |
(d) |
消耗性疾病: |
|
如梅毒、慢性腎炎和肺結核等均會影響牙周組織的抵抗力,可加速牙周病進行性破壞的速度。 |
(e) |
藥物因素: |
|
某些藥物可能使牙齦產生變化,例如:含鉍、鉛和汞等重要金屬之藥物,易在牙齦產生線狀色素沈著;治療癲癇的藥物,容易使牙齦變得較肥大;另外像腎上腺類固醇長期或過量使用,也會增加牙周病的發生機會。 |
|
|
|
(十四) |
牙周病預防 |
|
- 良好的口腔清潔:
- 可藉刷牙、牙線、洗牙和按摩等方法來維護口腔清潔,以減少牙菌斑破壞牙周組織的機會。
- 定期口腔檢查:
- 應每半年或每學期檢查一次。
- 定期潔牙:每半年最好至牙醫師處做一次潔牙術。
- 營養治療:應有均衡膳食。
- 全身性疾病的治療:如有必要,應會同各科醫師進行全身疾病治療,使牙周病獲得實質改善。
- 齲齒及咬合不正之矯正。
- 改正不良的口腔習慣,如吸吮手指、咬指甲等。
|
(十五) |
牙結石 |
|
牙結石是形成於牙齒上的一種鈣化物質,亦即是鈣化的牙菌斑。當柔軟的牙菌斑因礦物鹽的沈澱而變硬,慢慢地便形成了牙結石。牙結石的主要成分為無機鹽,約占70∼90﹪。其本身即為一病灶,會使得牙菌斑繼續堆積,並增加對牙齦及牙周組織的破壞作用。
牙結石剛開始形成時呈乳白色,日久會染色變成黑褐色或黑綠色,牙結石無法以刷牙、使用牙線等方法清除,必須定期找牙醫師處理。
|
(十六) |
咬合不正影響 |
|
- 心理方面:咬合不正往往使得兒童不敢張口、自卑、怯於表達,直接影響心理及人格發展。
- 功能方面:因咀嚼功能不良,需花較多時間才能將食物磨碎,無形中增加牙齒的負擔而易造成牙周組織及齒槽骨的退化。
- 疾病方面:因不易清除乾淨,而形成牙菌斑、齲齒及牙周病,也容易引起關節病變及疼痛而造成情緒上的困擾。
|
(十七) |
咬合不正的預防 |
|
- 注重發育期的均衡營養,使牙齒及顏面骨能適當發育。
- 注重優生學以防遺傳因素之咬合不正。
- 定期接受口腔檢查。
- 避免兒童外傷及長期疾病的因擾。
- 發現兒童有不良口腔習慣,應請教牙科醫師。
- 若乳齒過早脫落應請牙醫師裝上空隙維持裝置,以維持其空隙。
|
(十八) |
氟化物的應用 |
|
其他加氟的方法:如在牙膏、牙粉、漱口水、牛乳、維生素或食鹽等食品中添加適量的氟化物以預防齲齒的發生。但因使用時被大量沖淡,作用時間短等因素,其效果均遠不如飲水加氟和牙面塗氟來得好。
|
(十九) |
正確的刷牙法 |
|
據研究,當吃過碳水化合物五分鐘後,口內的酸度逐漸增高,而十分鐘後慢慢下降,因此吃了零食後,必須在10分鐘內完成刷牙,而目前被大家接受且效果極佳的刷牙法為貝氏刷牙法,其技巧步驟如下:
- 選用小頭的牙刷,刷毛的長度應小於四顆下頷門牙的寬度(圖I-8-la)。
- 正確的拿牙刷,手握牙刷,讓刷柄保持水平,刷上頷牙時刷毛朝上,刷下頷牙時刷毛朝下(圖
I-8-lb)。
- 將刷毛與牙齒保持45度-60度角,牙刷輕輕壓向牙齒,使刷毛的側邊也能接觸牙齒(圖I-8-lc)。
- 短距離水平來回刷,刷牙時,刷毛涵蓋一點點牙齦,兩顆兩顆有順序的水平來回刷(圖I-8-ld)。
- 刷牙要有順序,每顆牙的每一面都要刷,刷牙要有固定的次序,以養成習慣避免漏刷。另外,不管牙齒的外面、裡面或咬合面也都要刷到。至於牙齒的鄰接面可使用牙線來清潔(圖I-8-le)。
- 對著鏡子刷,刷牙時對著鏡子刷才能看刷牙方式對不對,以及刷乾淨了沒有(圖I-8-lf)。
|
(二十) |
正確的牙線使用法:
牙線可用來清除沾粘在牙縫間的牙菌斑,使牙齒鄰面保持清潔。 |
|
- 拉取45公分長牙線,約與手臂等長。
- 將牙線繞在中指第二指節上兩三圈,使它固定。
- 兩手食指、拇指成90度,兩手拇指尖相接觸U型,使固定後牙線與兩拇指等長。
- 清潔門齒、犬齒時,用一手食指,一手拇指為指引。
- 清潔臼齒時,使用兩手食指為指引,對側指在裡、同側手在外,在外的食指同時把臉頰撐開。
- 牙線進入牙齦與牙齒交接的地方,當遇到自然阻力即止,然後使牙線略呈「C」型,可包覆較多牙面。
- 使用牙線時,可將左右手纏繞之牙線,一邊鬆一圈,另一邊收一圈,即可繼續使用乾淨區段之牙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