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題題庫管理

增加  下一頁 最後一頁  選頁次:  回功能選單  第1頁/共9頁
1. 適當的運動,以能達到流汗為程度,一星期至少做3次,每次至少做多久? 0~10分 10~20分 20~30分 30~40分。
2. 下列何項敘述錯誤? 錯覺是極少數人才會發生的現象 新學習的課程內容如果時常加以複誦或練習,就可儲存在長期記憶中 知覺的產生是經過選擇性注意才產生的 聲音頻率若低於20赫以下,我們的聽覺器官是無法感受的。
3. 何者屬於短期記憶中的訊息? 母親的名字 老師正在說明的課程 自己的生日日期 家中的電話號碼。
4. 有關人類的感覺,下列何者錯誤? 人類的感覺可分為六大類 身體的每一種感覺對生活的適應都是不可或缺的 是由感覺器官接受刺激,再傳送至大腦判讀的過程 人類的感覺比其他動物靈敏,因為可感受的刺激是無限的。
5. 每一瞬間,周圍有許多的刺激產生,但是我們往往只能選擇性的注意某些部分,其主要原因是 處理訊息的速度較緩慢 處理訊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每一瞬間,我們僅利用一種感覺器官 感覺器官的功能是有限的。
6. 有關記憶與遺忘的觀念,下列何者正確? 時間經過愈久,短期記憶的訊息愈可能轉變成長期記憶的訊息 「自己家中的住址」是屬於長期記憶 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皆是有限的訊息存放系統 大腦中新的訊息是暫時存放在長期記憶中。
7. 人體視覺所能感受到的電磁波,叫做 可見光 亮光 白光 磁波光。
8. 人能聽到的聲音頻率範圍是? 200-2000赫 100-1000赫 10-10000赫 20-20000赫。
9. 若正常的知覺運作結果和事實有差異時稱為 錯覺 知覺 感覺 誤覺。
10. 大腦可接受各式各樣的訊息,而我們所能察覺的是其中的 小部分 大部分 全部 全無。
11. 對於短期記憶,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保存經過整理的訊息 容量無限 容量有限 存放可保存較久的訊息。
12. 何項不屬於心理性動機? 追求成就 解除疼痛 滿足安全感 追求個人尊嚴。
13.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情緒的強弱和生理反應是無關的 持續的緊張,可能導致身體上局部酸痛 心情好的時候,易做出樂觀的決定 甲狀腺機能亢進的人,容易有焦慮、生氣等情緒。
14. (a)呼吸緩慢(b)心跳加快(c)肌肉緊繃(d)出汗;小寶觀賞了一部恐怖電影,他覺非常的可怕逼真,請問他的生理上會有上述那些變化? ac abc acd abcd。
15. 一個人的動機、情緒及其生活之間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強烈的情緒,可能對健康有害 一個人的情緒往往會透過表情、聲音或肢體行為表現出來 緊張的時間愈長、張度愈大,對工作的推展愈有利 挫折往往是使自己進步的動力。
16. 國一某班上有三位同學,甲:遇到挫折,總是逃避而不探討挫折的原因;乙:不論是正向或負向的情緒,都能適當的表達;丙:每逢考試總是緊張,考完試後也無法放鬆心情。以上三個人,何者的心理較健康? 都健康。
17. 遇到挫折時,下列何種方式處理不當? 改變行為方式或目標 改變自我的肯定 改變動機 了解挫折的原因。
18. 下列那一種人較健康? 每天生活緊張、害怕、擔心 做事力求完美,一點都不馬虎 凡事不在乎、認為事不關己 心平氣和工作,維持適度緊張。
19. 何者是行為的內在原因,也是一種動力? 動機 動向 動作 動量。
20. 聽見別人的稱讚,你會感到高興,這種高興,是一種 動機 行為 情緒 認知。
21. 吃飯時容易緊張的人,較易發生何種疾病? 心臟病 腸胃病 偏頭痛 高血壓。
22. 青少年發展的關鍵是建立在 異性交往 自我認同 課業成績 品德規範。
23. 改善健康體能的熱身運動一般而言以伸展何處為主? 骨骼 關節 肌肉 神經
24.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個人對事件的認知,會影響壓力的強度 生活中愈不容易調適的變化,所帶來的壓力愈大 生活中如果完全沒有壓力,則個人的生理及心理發展會更快速 壓力是一種內部緊張或威脅的感受。
25. 有關壓力與個人健康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適當的壓力,對個人的健康是有利的 每個人在適應新環境的過程中都會感受到壓力,只是大小程度上有差異 強大的壓力會影響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 個人知覺到的壓力大小,與日後得精神病的機率有關。
26. (a)注意力集中(b)思考遲鈍(c)記憶力減退(d)心情愉快(e)憤怒;當某人承受壓力時,在心理層面上可能會有上述那些反應? a)注意力集中 abcde abce bce
27. 有關壓力反應的敘述,何者錯誤? 處理問題的能力愈強,感受到的壓力愈小 對事情要求完美的人,所承受的壓力較大 強大的壓力僅影響心埋的正常運作,與生埋無關 面對相同的事件,因為個人認知不同 ,所以壓力反應的強度也不同。
28. 發生在人一生中的成長及改變的過程,叫做 個人的發展 個人的發育 個人的成長 個人的發生。
29. 個人為了生存、成長或是應付外在環境的要求,常常會在認知、態度或行為上做一些改變,叫做 調整 調適 調節 調查。
30. 若從小就過分依賴父母的人,成長中可能會發生何種情形? 容易適應學校生活 易失去學習社交技能的機會 易和朋友建立親密的友誼 自己會處理難題。
31. 何者不是青少年發展過程中學習到的技能? 成年的工作知能 情緒調適的能力 人際交往的技能 自我排斥的觀念。
32. 學齡兒童若無法和朋友建立親密的友誼,較可能會影響到他將來的 家庭生活 學習興趣 人際關係 工作知能。
33. 小寶在上台演講之前會手腳顫抖,這種情況是 正常行為,因為顫抖會使演講更精采 異常行為,因為無法控制 異常行為,因為有些人不曾發生 正常行為,因為內心壓力引發了生理反應。
34. 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應該 等待別人的幫忙 積極的解決問題 大哭一場 否認事情的發生。
35. 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了解形成壓力的原因,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異常行為是補可治療的 放鬆技術的練習,有助於壓力的舒解 當我們有心理方面的困擾時,應尋求老師及專業人員的協助。
36. 下列對「異常行為」應有的認識和態度的敘述,那項是正確的? 那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 只要偶爾有幻想或懷疑的傾向,就是異常行為 是不治且可恥的疾病 皆屬於先天性異常。
37. 有關異常行為的敘述,何者錯誤? 現今醫藥發達,所有的異常行為皆可治癒 異常行為會影響一個人的生活 有些異常行為是從小逐漸養成的 改善外在環境可減少復發機會。
38. 立法院通過精神衛生醫療法的實施,目的是讓我們了解 異常行為是可以治療的,治療愈早效果愈好 異常行為是羞辱門楣的疾病 異常行為是不可預防的 異常行為患者應送到一般的寺廟,以信仰宗教方式治療。
39. 何者對問題的解決是沒有幫助的? 針對問題原因找出解決策略 尋求適當的社會支援 自己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採取否認或逃避的方式。
40. 處理壓力所引起的心理反應,何種方式不當? 恢復認知的功能 緩和情緒的強度 增加情緒的強度 認知功能正常運作。
41. 我們對「異常行為」應有的認識是 多數異常行為都是自幼逐漸養成的,是可以預防的 異常行為是無藥可救的 異常行為是令其家人感覺羞恥的疾病 為避免社會大眾被危害,應將患者完全隔離。
42. 疲勞是身體的一種自然反應,對身體而言有什麼樣的作用? 警告 支持 保護 分擔。
43. 下列何者不屬於外顯行為異常? 重覆無意義的動作 傻笑 自言自語 長期的悲傷。
44. 良好的人際關係,即今日學校教育中的 群育 智育 德育 美育。
45. 何者對人際關係的增進有害? 能適當和別人溝通 對於朋友能做善意的批評,幫助其改過向善 凡事隨和,唯唯諾諾聽從別人意見 時時主動的關心別人。
46. 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是一種 家庭健康 心理健康 身體健康 社會健康。
47. 人生的那一個時期中,友伴的影響可能超過父母和老師的影響? 幼兒期 中年期 青少年期 兒童期。
48. 下列何者是增進人際關係最恰當的方法? 打扮怪異,吸引大家 多批評別人的缺點,顯示自己的才能 朋友生日,送他貴重的禮物 發自內心,誠心的讚美他人。
49. 對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言,下列那一項敘述是正確的? 與人交談時,盡量多發表自己的意見 主動告訴對方,我所需要的事與物 多批評並且要一針見血指出對方的缺點 要隨和但並不完全放棄自己的原則。
50. 下列何種做法,比較能夠客觀的認識他人? 將自己的某些想法加之於他人身上 以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加在他人身上 以對方的一種特質,來推斷其整體的情況 和別人接觸時,根據客觀的事實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