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程式設計的原則

  各種電腦程式語言各有其特性和功能,而程式設計的目的,是要電腦依照我們設定好的步驟去逐步執行,完成特定的事情。因此,在設計程式時,應考量到採用何種語言來發展程式,以及如何才能設計出優良的程式。

一、選擇程式語言時應考慮的因素

 ()系統用途特性:

   系統發展程式的主要用途,是以資料處理、科學計算或多媒體呈現為主。

 ()作業效率:

   編寫程式時,系統所需的電腦記憶體需求下處理速度及優先條件。

 ()通用性:

   該電腦語言是否其有標準化,以適用未來設備的更新或廠牌機種的替換時,仍然可使用該語言發展的程式。

 ()操作介面與語法普遍性:

   應選擇具共通操作介面、語法相容性高的程式語言,可使研發人員不需再在更多的時間或精神,去學習新的程式語言。

 ()偵錯能力:

   程式中如有錯誤時,設計人員可很快速的完成除錯工作,找出問題。

 ()完整的參考手冊:

   其有足夠的資料提供設計人員查閱或進修。

 ()原有系統的相容性:

   與原先使用的程式版本是否相容,或是採用同一種語言來設計程式。

 ()成本:

   考量經費和時間成本的條件限制下,選擇合宜的語言。

二、良好的程式應該具備的條件

 ()程式的執行結果必須正確無誤。

 ()程式內容可讀性要高,各階段的功能有詳細註解說明。

 ()程式的設計應具模組化或結構化,在修改或更新時更便捷。

 ()有完整的程式架構說明,以及相關的參考技術與使用手冊。

 ()程式的作業效率和相容性要高。對於電腦基本設備的需求,不會因更換設備而造成錯誤百出,或是執行速度變慢,造成遲延緩慢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