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的誕生與演進

  電腦的發展始於1944年,以繼電器做簡單四則運算,一直不斷的演進,到今天我們可以將電腦的演進過程依其組成的元件分成四個時期,茲分述如下:

演進與年代

簡介

組成元件

第一代電腦

(1946年∼1954年)

  此時期的電腦是由真空管所組成 ,以磁鼓為主記憶體,此種電腦的主要缺點是:體積非常的龐大、耗電量也相當的驚人且容易產生高熱,所以到了1950年的末期便被電晶體的電腦所取代了。

第二代電腦

(1954年∼1964年)

  此時期的電腦是由電晶體所組成,主記憶體為磁蕊,其運算的速度較真空管電腦快,且體積小、耗電量也小,準確性也提高了。

 

第三代電腦

(1964年∼1970年)

  此時期的電腦是由積體電路 (IC) 所組成,乃是利用物理及電子學的特殊技術,將數萬個電晶體元件放到比手指甲還小的晶片上,以積體電路製造的電腦體積更小、可度更高、更省電、製造成本也較低。

 

第四代電腦

(1971年∼至今)

  此時期的電腦是由超大型積體電路 (VLSI) 所組成,乃是將積體電路的技術加以改進,而製告出密度更高的超大型積體電路,也因為超大型積體電路的開發成功,使得電腦的價格大幅的降低,但速度卻更快且準確性更高。

| 電腦的種類 | 回上層選單 |